当前位置:

复苏焕发新活力 长沙新港绘就新图景

来源:红网 作者:刘驰锋 编辑:吴芳 2020-08-10 11:53:3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记者 刘驰锋 长沙报道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众多企业面临疫情防控大局和复工复产的大考。

唯有奋起直追,才能换来柳暗花明。近日,记者走进长沙新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沙新港),看到经过之前的停工蛰伏后,该企业彻底苏醒,奋起直追失去的进度与产能。如今,长沙市委市政府的“大干一百天实现双过半”竞赛活动更犹如一阵东风,助推长沙新港提早谋划、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科学有序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微信图片_20200810112028.jpg

长沙新港滚装码头汽车滚装正在作业。(覃翊  摄)

危中寻机 “双赢局面” 破浪前行

近年来,随着外向度的逐年提高,湖南省60%以上的出口集装箱都由长沙新港发运,这里早已成为通江达海、物流全球的水运口岸。但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国内市场带来巨大冲击,作为湖南省外贸经济的重要进出口岸的长沙新港无疑难以独善其身。

据湖南长沙新港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辛华介绍,光是春节期间长沙新港港口及附近锚地就停泊了70余艘船舶,大量货物待卸,其中钢材库存量创建港以来历史新高,达16万吨。
大量钢材堆积,市场的需求量却直线下降,如何才能解燃眉之急?长沙新港稳重求变,在抓好防疫工作同时,聚焦疫情下企业发展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创新求变,等待良机。
“今年3月,长沙复工复产提速,钢材需求量大增。这让我们意识到一定要改变传统港口业务模式单一境况。”辛华告诉记者,于是长沙新港顺势而为,从4月启动钢材销售业务。这样一举从港口堆场钢材入手,摇身一变成钢材“销售员”,1-6月期间,长沙新港件杂散货吞吐量同比增长25%。其中5月件杂散货吞吐量达82.2万吨,创下单月历史新高,实现了钢材市场与生产企业的“双赢”局面。

微信图片_20200810112034.jpg

长沙新港南片区码头正在进行钢材装卸作业。(洪琳 摄)

优化升级“千万吨级” 全线推进

疫情期间与时间赛跑,把病毒造成的损失夺回来。疫情过后,企业、社会都将面临无穷的变数,那该如何如何抓住这样的机会?

“我们要正确理解疫情防控常态化,思想和行动上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落实在工作上,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范围。”辛华表示,如今长沙新港大力推进港口规模建设。目前,长沙新港(三期)铁路专用线项目一标段已顺利完工,二标段已进场开展建设,预计2021年建成。届时,长沙新港将实现铁、水、公无缝对接,有望成为中部内河第一个千万吨级吞吐量港区。

“新的港区建成后也并不是一劳永逸,届时服务功能也将更加完善。”辛华说道。目前长沙新港正在进行的信息化建设,打造“港口+”概念,与中国移动、华为合作,在5G应用层面发力,打造智能化、信息化覆盖港口,提高服务质量。此外还推行人才引进计划,加强内河港口服务型人才培养。

微信图片_20200810112039.jpg

长沙新港南片区码头和钢材堆场。(童迪  摄)

降本增效“互通互联”未来可期

当前,长沙作为国家首批陆港型物流枢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号角已经吹响,长沙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作为先行领域正在加快构建。作为交通物流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的长沙新港势必上演配合长沙高质量发展的“重头戏”。

“一直以来我们承担着长沙市及湘中地区企业货物的码头主要业务,但要规模化发展,实现降本增效,还是要从曾经的‘始发港’转变成‘中转港’。”辛华说道。

长沙新港地理位置优越,与长江干支线各港口相连,东靠贯穿南北的京广大动脉,南依东西走向的长石铁路,毗邻长沙铁路货运北站,铁路专线规划进港;公路与京珠高速、上瑞高速、长常高速和107国道相连,可直达黄花国际机场,有着铁、公、水、航空立体交通网络。

记者了解到,如今长沙新港抢抓机遇,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深入对接华中地区资源,实现地位、功能、技术、产业、形象、贡献等多项升级。此外更是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

未来,长沙新港还将以继续长江、湘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全省整合港口水运资源为契机,通过加强港口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互联互通,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扩大产业辐射区域,实现多式联运集约化运输、补充完善地区综合运输网络布局,助力长沙建成国家交通物流中心城市。

来源:红网

作者:刘驰锋

编辑:吴芳

本文为证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tock.rednet.cn/content/2020/08/10/811154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证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