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22日讯(通讯员 邓帆 周子妍 )从实验室的遗传育种研究,到踏遍36个乡镇为千万羽鹌鹑安家,党员博士李成凤的“跨界”人生,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的生动缩影。一颗小鹌鹑蛋,如何串起从田间到舌尖的共富产业链?答案藏在江西修水的青山绿水间。
暴走3个月
为千万鹌鹑找到家
在江西修水,盐津铺子建设了行业规模最大、数智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级现代化无抗蛋鹌鹑养殖基地,盐津铺子第二大战略品牌“蛋皇”就在此生产。一颗鹌鹑蛋从基地到加工厂仅需45分钟,再到变成美味零食出厂,全程不超过12小时,极致新鲜的背后,是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而守护这份新鲜的,是一位“党员博士”——李成凤。作为养殖场负责人、华中农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他长期钻研家禽遗传育种与饲养管理。三年前,项目却因严苛的环保和用地要求险些搁浅。关键时刻,李成凤站了出来。
3个月,36个乡镇,50多个备选地址……他的脚步踏遍了修水的山山水水,最终为基地选定山口镇作为最佳落户地。
小鹌鹑孵出“共富蛋”
在李成凤的推动下,这个全部建成后总规模达1350万羽、日产蛋超120吨的“航母级”项目顺利落地。这个养殖基地,绝非传统意义上的养殖场。这里配备了国内最先进的自动化养殖设备、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自动集蛋线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对温度、湿度、喂料、清粪的全流程精准监控,确保了鹌鹑蛋的极高品质与安全可控。基地已率先荣获鹌鹑蛋无抗认证、GAP中国认证、SQF认证,并成为全国首个通过“可生食鹌鹑蛋”认证的企业,重新定义了行业标准。目前,一、二期已投产,存栏鹌鹑650万羽。
技术的升级带动产业的规模扩张也并非终点,带动当地的养殖户共同富裕才是初心。李成凤牵头成立“修水安和鹌鹑养殖合作社”,并全面推广“五个统一”运营模式(即统一提供种苗、饲料、药物、技术指导、统一回收鹌鹑蛋)。盐津铺子为合作社60多户农户提供稳定的鹌鹑苗、可靠的饲料药品、免费的技术服务和锁价收购合同,彻底解决了农户们“怕养不好、怕卖不掉”的后顾之忧。目前,这种以“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成功带动养殖户共同发展,总存栏量达800万羽,与盐津铺子自养基地形成了强大的产业联动效应,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
这一举措不仅直接带动了超过500人就业,更间接促进了物流、包装、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显著提升了当地鹌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从云南魔芋到新疆土豆
盐津铺子深植“三农”沃土
从云南的魔芋、新疆的马铃薯,再到江西的鹌鹑蛋,盐津铺子在全国多地建立优质种植养殖基地,将供应链深深扎根于乡村。
通过这一模式,公司每年采购农副产品超50万吨,直接带动超40万农民增收致富。
近日,央视财经频道《乡村振兴中国行》栏目第四季推出“从田间走来 让幸福满怀”专题报道,重点关注盐津铺子扎根乡村、赋能农业的典型事迹,报道李成凤养鹌鹑、指导供应商和农户、把控产品品质、带动农户收益的故事。
我国零食行业市场规模已经站上万亿元的台阶,这片蓬勃生长的消费“蓝海”连接着广袤乡村与广大消费者,串联起满满的幸福和收获。零食行业中流淌着的“舌尖活力”,正沿着产业链不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成为乡村振兴稳步向前的重要助推力。
来源:红网
作者:通讯员 邓帆 周子妍
编辑:张馨心
本文为证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tock.rednet.cn/content/646943/66/15300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