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0月24日讯(记者 喻向阳)在党的十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提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并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随着轨道交通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如何创新人才培养、实施人才体系建设,也成为本届论坛关注的焦点。今天下午,轨道交通产业人才发展高峰论坛株洲举行,众多嘉宾围坐一堂,围绕如何满足产业发展人力资源需求、如何吸引和培育符合产业发展的高端创新型人才、如何建立产教融合基地等议题展开研讨。
轨道交通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专家支招应对“人才饥渴”
当前,轨道交通产业进入大发展时期,想要确保轨道交通产业能持续快速发展,最核心的就是要有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需要一支与之相适应的人才队伍。然而,该如何破解“人才饥渴”,使其满足迅猛发展的轨道交通产业?
在轨道交通产业人才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嘉宾纷纷发表主题演讲,为轨道交通产业人才建设建言献策。其中,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职教处处长易剑波做《破解难题,创新机制,为轨道交能事业培养优秀人才》演讲,长沙市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刘泳做《轨道交通产业人才培育机制及模式的建立》演讲,中车株机副总经理罗崇甫做《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人才队伍建设》演讲,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冯芬玲做《轨道交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演讲。
之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志刚围绕《轨道交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这一主题,发表主旨演讲。马来西亚吉隆坡大学教授Azman Senin以马来西亚人才培养的案例,发表了《马来西亚青年人才在全球铁路行业的初现》的演讲;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方小斌则作了《深化三个开放,有效服务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演讲,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剑飞以德国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参考,作《从德国“双元制”看中国的职业教育》演讲。
株洲建成轨道交通产业人才梯队,聚集万余名轨道交通人才
目前,株洲全市共拥有轨道交通产业相关企业3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2家,拥有机车轨道牵引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变流技术国家工程中心等23家国家级、省部级研发机构。2015年株洲市轨道交通产业规模轨道交通产业总量达1003.7亿元,成为株洲市首个过千亿的产业。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也吸引了众多人才集聚。
目前,株洲轨道交通已建成一支强大的产业人才梯队,已成为轨道交通领域的人才洼地。值得一提的是株洲拥有丁荣军和刘友梅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两位院士是由企业自身培养出来。除此之外,株洲在轨道交通领域,还拥有46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科技专家,万余名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技术人才。
在这些杰出人才的科研创新之下,株洲建成了世界第二条、国内首条8英寸IGBT生产线,研发生产了我国首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列车,研制了世界首列超级电容100%低地板有轨电车,研制了永磁高铁牵引系统。实践证明,轨道交通产业成就正令世界瞩目。
来源:红网
作者:喻向阳
编辑:甘红
本文为证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