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创新是国企混改的灵魂

来源:红网 作者:喻向阳 编辑:甘红 2017-04-26 11:02:10
时刻新闻
—分享—

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

  红网长沙4月26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喻向阳)在日前召开的江苏省属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研讨会上,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详细介绍了中联重科的混改之道:创新是灵魂,规范是前提,民主是保障,开放是关键,党的建设是混改成功的基石。

  此次研讨会以“多元共进齐发展”为主题,嘉宾围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战略、路径与方法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讨,作为一家典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联重科的改革发展历程被国务院国资委称为混改样本。

  “中联重科的混合所有制变革,不仅在于实现了股权混合多元的体制,更重要的是由此建立起科学的法人治理、激励约束并重的运行机制,从而体现出体制、治理、机制三位一体的创新。”孙昌军说,“其中,良好的体制是基础,混合所有制创新出的体制,能最大程度地释放人的潜力,形成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联重科前身是原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公司自1992年成立至今25年间,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通过自身的股份制改造上市、母公司改制、整体上市,最终形成了湖南省国资委、管理团队和骨干员工、战略投资者、国际投资者及其他流通股东共同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产权结构,不同性质的资本融合为与市场紧密挂钩的利益共同体。

  但股权混合是改革的手段而非目的。混合所有制,不是一混就灵,其优势要通过创新法人治理来保障。

  “中联重科的公司治理以法律法规为前提,同时贯穿了市场化原则,从而适应和保障了股权多元化的要求。”孙昌军表示,“其一,是要让董事会真正成为资本意志表达和决策的平台。国有股、战略投资者、管理层和员工持股、外资股等不同成分的资本以董事会为平台,严格遵循法律法规,按股权比例表决,实现同股同权、同生共赢。其二,是让国有产权代表真正履职,实现国有资本的有效监管。其三,是让独立董事真正得到独立和尊重。”

  良好的股权架构和科学的治理结构,通过内部管理机制实现落地,才能充分体现混合所有制的活力。中联重科从战略、管控、技术三方面构建了良好的运行机制。为激发内部经营活力。中联重科对下属经营单元的管控已从事业部模式升级为“模拟股份制”模式,经营单元成为准股份制企业,总部向投资控股公司过渡,责权利实现高度统一。

  在解决和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流失的问题上,孙昌军认为,规范是企业改革改制的第一要义。中联重科通过改制总体方案依法依规,股权转让公开公允,内部分配公正透明,实现改革规范有序进行。

  “中联重科25年来变革很大,但一直在平稳推进。”孙昌军表示,为了确保改革平稳,中联重科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对内实现充分的民主,引导全员观念创新。

  在孙昌军看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混合所有制本身体现了一种包容开放的精神。“开放”才能建立国企与民企之间的相互信任,才能成就混合所有制改革,才能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中联重科脱胎于长沙建机院,从一个100%国有的科研院所,到院所转制企业,再到融入战略投资者和职工股权,最后完全融入了上市公司。这首先得益于湖南省国资委的开放心态,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国企混改的全过程,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很重要。”孙昌军表示。“上级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基层党组织保落实,把党的领导融入到企业改革的各环节,嵌入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在中联重科的每一次改革过程中,广大党员都发挥了模范作用。”

  资料显示,中联重科在改革完成后继续加强党组织建设,当前,中联重科1/5的员工是党员,在册在职的有3337人,有7个分党委、4个党总支、107个基层党支部。健全的党组织保证了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企业的贯彻落地,保证了企业发展的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孙昌军还与参会的国企负责人就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党组织建设、纪检及群团工作、企业管理层的薪酬体系改革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

来源:红网

作者:喻向阳

编辑:甘红

本文为证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tock.rednet.cn/c/2017/04/26/68358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证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