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吴芳 浏阳报道
对婴幼儿辅食而言,品质是不可逾越的生命线。这份品质,关乎宝宝的健康成长,更承载着万千家庭的信任与托付。然而,将“品质”从口号转化为贯穿产业链每一环的坚实行动,却是一场关乎信念、智慧与毅力的长期跋涉。
在英氏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浏阳工厂(以下简称“英氏浏阳工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处不同岗位,却共同守护着同一个承诺——为中国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近日,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走进英氏浏阳工厂,专访OEM(代工生产)品控经理陈红与生产经理陈善贵,从生产与质管这两个与品质紧密相连的视角,探寻英氏品质坚守背后的故事。
“外延守门人”:在碰撞与共建中筑牢品质防线
对于OEM品控经理陈红而言,她的“战场”不在单一厂区,而在遍布全国各地的合作生产链上。她的角色,被定义为英氏质量的“外延守门人”。
“我的核心职责是统筹所有合作OEM工厂的质量管理,确保英氏‘五共质量管理体系’在非自有工厂端的落地。”陈红介绍。

英氏集团OEM品控经理 陈红
英氏创新打造的“五共质量管理体系”,即通过“共同研发、共用标准、共建体系、共享奖惩、共守目标”的模式,让合作工厂的品质标准与英氏工厂完全一致。
陈红的这份工作并非“出差、查厂、写报告”那么简单,她将自己的角色定义为“桥梁+守护者”,将包含318条具体条款的严苛标准,转化为合作方工厂可执行的生产中,用专业专注坚守底线。
“很多工厂已通过了国家认可的像ISO9001、ISO22000等质量管理体系,认为英氏‘五共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过于严格,”陈红坦言,推行初期最大的阻力来自成本考量,这意味着要增加质量投入。
面对这种碰撞,她的策略是“底线坚守+柔性落地+价值共赢”,通过“案例+数据”向工厂证明,高品质能稳定订单、减少投诉,创造长远价值;同时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通过定期开展培训和落实奖惩政策,为工厂提供定制化质量体系,分阶段、分等级推动体系落地,并与工厂“共同承担考核,目标一致”。
这种共建模式成效显著。她分享了一个案例:一家合作工厂在导入“五共质量管理体系”并接受“一对一”帮扶后,质量指标比她一开始定的预期目标还提升了好几个百分点,并成为当年获得英氏五共质量管理体系“共享奖惩”这一条中奖励最多的工厂。陈红说,这种模式让越来越多的OEM工厂从“被动执行”变为“主动追求”。
坚守底线并不轻松。陈红坦言,在遇到OEM工厂生产产品符合国家婴幼儿辅食标准但未达英氏内控标准时,自己也曾面临“放水一念间”的考验。
“因为我也是一个妈妈,我也希望我的孩子吃的是高品质的食物,这让我没法妥协。”这份最朴素的情感,与她作为品控人的职业信念——“品质为先”共同构成了她抵御压力的基石。“我觉得品控工作的价值就在于‘守住底线’,这是我对职业的敬畏与承诺。”
去年,“五共质量管理体系”被“中国标准出版社”收录在《全国企业首席质量官质量变革创新良好实践(2024年)》,这让陈红和她的团队更坚定了信念:“希望通过‘品质共振’,让消费者能在更多品牌、更多产品中享受到高标准的质量保障,让更多宝宝受益。”
“免疫系统”:8年坚守,在智能制造中精益品质,当好生产线守护者
如果说陈红守护的是品质的“外延防线”,那么陈善贵则是自有生产线的“内在免疫”。这位在英氏工作了8年的生产经理,从英氏第一家婴幼儿米粉自有工厂——江西宜春枫树工厂一路跟随英氏来到浏阳工厂。见证了生产线从“经验驱动”转向“智能化驱动”的蝶变。
陈善贵将自己比作生产线的“免疫系统”,核心职责是提前识别并清除所有可能威胁产品“生命健康”的风险。

英氏集团浏阳工厂生产经理 陈善贵
在陈善贵心中,“生产”与“品质”是共生共荣的一体两面。他最看重的KPI不是产量,而是“产品一致性符合率”。
“很多人可能关注最终的成品抽检合格率,但‘一次合格率’更能反映生产全流程的质量管控能力。”他解释道,米粉生产线的“一次合格率”稳定在高位,意味着从原料投入、半成品生产、成品产出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了标准,没有出现偏差,一次就能达到合格标准。
这种精准落实背后,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英氏浏阳工厂拥有BRCGS-A 级、IFS-高级国际双认证。10万级GMP生产车间保持恒温恒湿,每小时换气次数和不同洁净区之间的压差都有严格标准;空气净化系统除了常规的初、中、高效过滤器外,还配备了24小时运转的光氢离子杀菌装置;并对人员准入、操作规范和环境监测有着严苛要求。

英氏集团浏阳工厂生产经理 陈善贵
“婴幼儿辅食对微生物的要求极高,我们对车间空气的管控,细致到了‘每一粒尘埃’。”陈善贵说道。
“从大米到米粉只需5小时”的高效背后,是智能化体系与精准工艺的支撑。大米制粉、前处理调浆、米粉熟制干燥、半成品储存混合系统以及全自动化包装五大核心环节无缝衔接,全流程自动化作业让效率大幅提升。但在这5小时里,陈善贵最紧张的始终是米粉熟制干燥环节。“130℃左右的蒸汽压力、精准的辊筒转速,稍微偏离标准参数要求,都可能影响整批产品的品质。”
3年前的一次经历让他至今难忘:由于蒸汽压力的微小波动,导致实际辊筒加热温度低于英氏内控标准要求,引发关键控制点监控系统报警。受影响产品全部隔离并扩大抽样,尽管检测所有指标都符合国家婴幼儿辅食标准,但微生物菌落总数超出了英氏内控要求,陈善贵果断上报英氏食品质量管理部。后由生产、研发、质量对该事件全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基于英氏品质至上的价值观,充分考量微生物的不确定性,最终由质管部行使“一票否决权”,隔离产品全部报废处理。
品质的保障,依赖每一位一线员工。陈善贵通过“场景化培训+常态化考核+正向化激励”,将品质意识深度植入团队。主导编制《员工应知应会手册》、开展质量月活动、技能竞赛、设立“质量之星”评选和质量基金……一系列举措让员工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真正成为品质的守护者。
他说,“品质意识”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而是要融入员工的日常操作和行为习惯中,做到“人人都是品质守护者”。
“无论是老员工还是新同事,入职第一天听到的第一句话都是‘我们生产的每一罐粉,都是给宝宝吃的,品质绝不能出任何问题’。”这句话,陈善贵说了8年,也践行了8年。
如今,他已从一个对婴幼儿辅食生产一知半解的新人,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生产经理。他坦言,厂区生活确实枯燥,每天面对机器和流程,但想到万千宝宝的健康,就有了坚持的动力。
初心未改:爱与责任护航宝宝成长路
从陈红在外部供应链的据理力争和柔性智慧,到陈善贵在内部生产线的精益求精和铁面无私,他们“作战”场地不同,却目标一致。他们的故事,是无数英氏人的缩影。
在这场关乎中国辅食品质的“保卫战”中,有质量与利益的权衡,也有振奋与失落的时刻,但英氏守护品质的初心从未动摇。
“以敬畏之心守品质,以坚守之力护成长,8年一日,初心未改。” 陈善贵的这句话,道出了所有英氏人的心声。而陈红的期许,则让这份坚守有了更广阔的意义:“我们做的不仅是品控,更是家长身边最值得信赖的食品安全顾问,要让每一位中国宝宝都能吃上放心辅食。”
当余晖掠过厂房屋檐,英氏浏阳工厂的生产线仍在平稳运转。一罐罐经过严苛管控的辅食,将带着英氏人的爱与责任,奔赴千家万户,护航宝宝们的成长之路。这份坚守,从未停歇。
来源:红网
作者:吴芳
编辑:郭雅倩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stock.rednet.cn/content/646954/74/153920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