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场先扬后抑,上证指数上涨0.31%,创业板指上涨1.08%;场内资金主要聚焦在周期股以及新能源赛道,有色金属、钢铁、电气设备涨幅居前;上周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为11954.47亿,较前一周下降2.12%。由于成交量持续在高位,但赚钱效应不佳,资金博弈加快,这反映了资金对后市行情具有一定分歧。短期内,我们认为板块轮动的速度在加快,市场调整风险也在增加,更宜关注个股层面的投资机会。
海外方面,近期,受高度传染性的新冠病毒Delta变种持续扩散影响,欧美新增确诊人数有所抬升,全球市场对第三波疫情担忧升温,对宽松流动性的需求增加。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仍处于持续下行通道,目前已经从3月中旬的1.78%下行至1.28%,流动性仍较宽松,推动近期美股指数继续创新高。在今年下半年,更宜关注美联储讨论缩减QE规模。按照目前的疫苗接种速度以及就业恢复速度,我们预计在第三季度末或者第四季度的时候,美联储讨论缩减QE规模的条件将会成熟,届时可能对市场走势形成一定压制。
国内方面,近期河南、浙江等地爆发罕见洪涝灾害。根据水利部消息,预计未来3天,江南东北部、江淮大部及海南西部南部等地将有大到暴雨,短期内可能会对洪涝灾害地区的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从灾后重建的逻辑来看,与之相关的建筑、建材等板块可以适度关注。
周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外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我们认为,《双减文件》的主旨从长远视角来看将对降低教育成本、缓解社会焦虑、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产生积极意义,短期将利空校外培训公司,对中概股中的教育股产生较大的压制作用。
主题方面,7月15日,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对碳达峰/碳中和意义巨大,碳中和概念股存在中长期交易逻辑。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表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是涉及到碳达峰、碳中和全国和各个地方、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政策措施,将很快发布。我们认为碳达峰、碳中和具备中长期发展模式、产业政策的支撑,相关板块将具备长期投资的逻辑,政策的催化也将带动相关个股的活跃表现。
展望第三季度,我们预计中国在可能处于通胀边际下滑以及经济复苏放缓的阶段。根据美林时钟,建议资产配置顺序为:债券>股票>大宗商品。我们判断A股市场短期快速上行时期已经过去,后面A股市场大概率是震荡上行的结构型行情,总体呈现慢牛格局,市场并不缺乏投资机会。2021年第三季度,股票市场将从流动性驱动逻辑逐渐转向业绩增长和成长驱动逻辑,建议配置以下方向:
(1)业绩景气板块。下半年国内经济复苏速度边际放缓,宜自下而上选择高业绩景气度的板块,比如地产后产业链、Z时代的特色消费。
(2)科技成长板块。目前科技板块整体回调较多。在经济复苏放缓、流动性不紧张时期,科技板块有望重新迎来资金青睐,建议关注TMT、军工、医药。
(3)疫情受损板块。2021年第三季度,疫情接种持续增加,前期的疫情受损板块将迎来估值修复,可关注航空、机场、酒店、餐饮、旅游、影院等方向。由于海外疫情受损更严重,与海外疫情恢复最相关的机场板块弹性最大。
(4)低估值板块。在三季度末或者第四季度,美债收益率可能上行,市场将更侧重估值与业绩的匹配性,高估值的机构抱团板块可能迎来调整,低估值板块可作为底仓防御,可关注房地产、公用事业、传媒。
本文作者系财信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分析师黄红卫(执业证书编号:S0530519010001)。以上观点来自财信证券研究发展中心7月25日研究报告《指数上行速度放缓,关注碳中和、建材板块》。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来源:红网
作者:黄红卫
编辑:刘驰锋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stock.rednet.cn/content/2021/07/25/9702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