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2月21日讯(记者 刘驰锋)种子是农业的“芯片”。12月16日至18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此前,生物育种作为8个被“点名”的前瞻性、战略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之一,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
转基因技术作为堪比载人航天、大飞机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是生物育种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今年1月21日,农业农村部正式颁发了瑞丰125等两个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被视为加快玉米转基因步伐的重大信号。
瑞丰125是隆平高科参股子公司杭州瑞丰自主研发的抗除草剂基因,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基因,已在中国和美国获得专利。
事实上,作为种业龙头,隆平高科率先在行业内构建了完善领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并提出了“以生物技术为方向,以全球布局、商业化管理为基础”的研发战略,在传统研发和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储备方面准备充足。目前,公司拥有海南隆平生物、长沙生物实验室、巴西隆平生物技术中心、华智生物等强大的生物技术科研体系,除瑞丰125之外,隆平007等多个抗性优良产品也已在开发之中。
在国家十四五等重大政策机遇之下,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种业新技术周期正在开启,我国种子企业队伍中的中坚力量,有望借助机遇进一步加快推进核心技术创新,助力中国粮食安全防线的全面建立。
来源:红网
作者:刘驰锋
编辑:吴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stock.rednet.cn/content/2020/12/21/8739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