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央视网《超级工厂》走进英氏:以国匠之心,守护中国宝宝的“每一口”

来源:央视网 编辑:吴芳 2025-10-24 14:30:45
时刻新闻
—分享—

从一粒晶莹剔透的大米,到一罐营养安心的婴幼儿米粉,需要多久?

在英氏婴幼儿米粉工厂,这个答案是:5小时。

10月21日,央视网《超级工厂》深入英氏浏阳工厂,带领观众见证了一场关于“品质”的透明之旅。从辅食博物馆的科学启蒙,到智能制造车间的精密运转,再到尖端实验室中每一项指标的精准把控——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工厂,更是一座为爱而建的“品质堡垒”。

科学起点:辅食博物馆解锁科学喂养密码

探访的起点,是英氏登上了长沙同城热搜榜的“辅食博物馆”。在婴幼儿的成长旅程中,“第一口辅食”承载着远超食物本身的意义。它既是孩子告别纯乳喂养的成长里程碑,也是开启一生健康与味觉记忆的钥匙。然而,这至关重要的一口,却让无数新生代父母在欣喜中夹杂着焦虑:何时开始?吃什么?如何保证营养与安全?在这里,英氏首席科学家任国谱教授为我们揭开了“辅食”的奥秘。

“吃奶是天生的本领,而吃饭是要学习的。”任教授一句话道出了辅食的核心使命。他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刚性需求出发,科普了强化铁的婴幼儿米粉作为宝宝第一口辅食的科学性与重要性,并逐一讲解了传统喂养误区。

科学的理念需要清晰科学的产品系列来承载。英氏开创性提出的「科学5阶喂养体系」,将6-36月龄宝宝的成长细化为5个精准阶段,根据每阶段宝宝不同的成长发育特征及身体需求,来开发、研制婴幼儿标准食品,让家长“参照数字选”就能轻松实现科学分阶喂养。同时,英氏的所有辅食产品均严格按照国家三项婴幼儿标准(GB10769/GB10770/GB22570)进行生产,真正达到从产品起点就为婴幼儿专研。

央视网主持人常婷在现场亲身试吃,从1阶细腻米粉到5阶锻炼咀嚼的炭烧棒,直观感受到了辅食在质地、形态与营养上的科学递进。这背后,是英氏将《国际吞咽障碍食物标准》与中国宝宝体质特征相结合的专业与匠心,也是英氏与中国营养学会共同推动“婴幼儿辅食科学5阶喂养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决心。

透明智造:在十万级洁净车间见证一粒米的蜕变

跟随着英氏生产技术部部长陆来春的脚步,我们进入了核心生产区域——十万级GMP洁净车间。空气里弥漫着天然的大米清香,而这香气的留存,源于每一步细致的工艺。

大米投入生产前,要经过色选、磁选乃至独特的“雾化水洗”等精细处理,最大限度保留营养。随后,通过“低温超微研磨”技术,大米在40℃低温下完美锁住香气与营养,粉碎成能通过100目筛网的微米级细腻米粉。在制浆车间,米浆经过两次高速剪切,质地如浓牛奶般丝滑。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英氏引以为傲的“淀粉酶解工艺”。在巨大的特制烘缸上,米浆被均匀涂布、熟化干燥。这一过程不仅激发了浓郁的熟米香,更通过酶解技术将淀粉大分子预先“切割”成小分子,极大减轻了宝宝娇嫩肠胃的消化负担。陆部长自豪地介绍,英氏酶解米粉的冲调水米比更低,意味着在宝宝有限的胃容量里,能获得更高的营养密度。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英氏将“透明生产”理念落到实处,工厂在四大核心工段设置了实时直播机位,主动接受全社会的“云监工”。这背后,是贯穿全生产链的17道异物检测体系、全自动化智能生产体系与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所赋予的坚实底气。而最终,每一罐成品罐底都附有一个唯一的溯源二维码,扫码即可透视从原料、生产到质检的全链路信息。这份“一码溯源”的透明,是英氏给予消费者最具诚意的承诺。

极致求真:在尖端实验室为每一口辅食严格把关

品质承诺需要硬核的科学数据来支撑。在质量检测实验室,“老爸评测”创始人魏文锋作为外部观察员,与英氏质量管理部部长赵涛一同现场亲测大米新鲜度显色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英氏选用的大米原料新鲜度远超普通陈米。由魏老爸独立抽检的英氏婴幼儿亲衡加铁、英氏婴幼儿维C加铁、英氏婴幼儿有机五常大米共三款米粉,包括810项农残检测在内,各项指标全部通过检测。

实验室里,粗脂肪测定仪、全自动凯氏定氮仪、膳食纤维仪等设备严苛监控着每一项营养指标;而二维液相色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等仪器,则能精准捕捉到十亿分之一级别的污染物和重金属,为产品安全构筑起铜墙铁壁。在万级洁净度的微生物实验室,赵涛部长解读了严于国标的内控标准:“n=5,c=0,m=0”意味着每批产品抽检5个样品,任何一个检出致病菌即为不合格。这份对安全“零容忍”的态度,是对宝宝健康最极致的守护。

在创新研发实验室,我们看到了产品诞生前更令人惊叹的探索。电子鼻量化大米的风味,质构仪模拟宝宝口腔的触感,面筋测定仪确保每一阶面条的软硬度恰到好处……英氏产品研发部部长李梦怡告诉我们,为找到最适合宝宝的一款米,团队曾花数年时间,从几十个品种中筛选出“圆粒9031”,并与湖南农科院合作发表了《大米品种对婴幼儿米粉理化品质的影响》,在《中国食品学报》刊登。这种对一粒米、一根面条的千挑万选与精雕细琢,正是“品质国匠”精神的最佳写照。

这些研发成果均已应用于英氏的实际生产中,但英氏的所有辅食产品在出厂前还必须通过最后一道关卡——食品质量管理部的审核。该部门独立于生产体系之外,对产品质量拥有“一票否决”权,任何不符合标准的产品都无法出厂。正是这种严谨细致的质量意识,让英氏成为中国婴幼儿辅食行业品质标杆,更推动英氏将这套方法论整合融入“五共质量管理体系”,引导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践行同一套品质标准。

共赢生态:以“五共质量管理体系”驱动行业向上

英氏对品质的追求,不止于自有工厂。面对消费者关切的“代加工”问题,英氏没有回避,而是用一套独创的「五共质量管理体系」给出了答案。赵涛部长介绍,该体系通过“共守目标、共用标准、共建体系、共同研发、共享奖惩”,将代工厂转变为“质量管理共同体”。这套体系已被收录于《全国企业首席质量官质量变革创新良好实践》中,成为行业标杆。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副理事长马林聪在点评中高度认可了这一模式。他认为,英氏的“五共体系”实现了从“管控”到“赋能”的升华,探索出了作为“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共同进步的有效路径,对提升整个婴童食品行业的质量基准线意义重大。

本次《超级工厂》的直播探访全景化展现了英氏的产品生产流程,从一粒米的千挑万选,到一罐安心米粉的智能制造,再到一项项严苛的质检数据,英氏用十七年的专注与实践,诠释了对品质永无止境的追求。在这场关于“中国智造”的品质之旅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超级工厂的实力,更是一个品牌以科学为舟、以爱为桨,为中国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赤诚之心。

品质国匠,为爱把关每一口——这,就是英氏给出的答案。

来源:央视网

编辑:吴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证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