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公司挥别港股,赛生药业日前宣布完成私有化退市。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已有24家港股上市公司退市,其中八家为私有化退市。同时,还有多家正在推进私有化进程,原因包括股权融资能力有限、股票长期交易低迷且流动性不足等。有机构指出,在可预见范围内,H股上市公司私有化数量或呈稳定发展趋势。
近年来,港股公司私有化退市案例增多。金杜研究院认为,在可预见范围内,H股上市公司私有化数量或呈稳定发展趋势。H股公司私有化后在其他市场重新上市,有机会重新获得更高的估值。此外,H股公司私有化退市后,控制权相对集中,公司以退为进,可以更加灵活地布局长期战略,避免因作为上市公司而承受的市场预期压力及股价波动风险,可以节省资源并合理分配至相关业务投入,亦可以就此轻装上阵,通过资产重组、产业调整等举措转型升级,探索新的发展机遇,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金杜研究院指出,“要约价格是能否成功私有化的关键因素。”在2018年至2024年4月中旬,成功完成私有化退市的21家H股上市公司中,无折价退市的案例,有八家公司的交易价格相较于公告前最后交易日之前3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市价溢价率不超过50%,有六家公司的交易溢价率在50%(不含)至100%(含)之间,有七家企业溢价率超过100%,平均溢价率约72.24%。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张小洁
编辑:郭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