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这些板块很抢眼!2022年哪些领域将成“风口”?

来源:新华网 编辑:唐洁琼 实习生 周姝汕 2022-01-11 15:29:36
时刻新闻
—分享—

回顾过去的2021年,上证指数涨幅近5%,创业板指涨幅超过12%,但在较为分化的行情下,市场赚钱效应并不明显。2022年哪些领域将成为“风口”?

受访机构认为,2022年市场整体风格将呈现成长、价值均衡局面,可以重点关注三条主线:一是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行业,如与“双碳”密切相关的新能源产业链;二是原材料涨价和供应链压力缓解后有望重启的大消费行业;三是代表经济转型升级方向,行业周期向上、市场情绪较高的科技行业。

“双碳”坡长雪厚仍是优选项

2021年,A股结构性分化行情明显,中小盘股显著跑赢大盘蓝筹。中证500、中证1000分别上涨15.58%和20.52%,而沪深300、上证50分别下跌5.20%和10.06%,主要驱动在于上游资源品、新能源等景气度的板块个股上涨贯彻全年。

具体来看,在供给收缩、全球复苏的背景下,上游资源品迎来涨价潮,直接带动煤炭、金属、化工、钢铁等周期行业走出一波壮阔行情。与此同时,随着“双碳”落地目标实施,以锂电、光伏、氢能、储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板块成为2021年最强“风口”。

据记者统计,2021年收益率排名前10的公募基金产品,基本清一色重仓新能源赛道。在资金的推动下,宁德时代在年内取代迈瑞医疗成为“创业板一哥”,亿纬锂能、阳光电源也跻身创业板市值前十。

2022年新能源板块能否延续强势?受访机构认为,这个“超级赛道”阶段性配置已出现拥挤,接下来将更加考验产能投放对利润的贡献,但新能源发展坡长雪厚,产业链景气度或持续保持高位。

“相对更看好明年能够兼顾调结构和稳增长需求的新能源电力投资带动的产业链发展机会。”在华夏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轩伟看来,为了满足“双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项目端绿色投资将会是政策额外拉动经济的主要抓手,2022年特别关注风、光、储能、电网投资建设超预期的可能。

华泰证券认为,“双碳”是2022年结构性宽信用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具备全球竞争力,产业链成熟、辐射范围广,且符合拉动经济的新基建的需求。其中,储能板块,对于新能源发电并网过程中的削峰填谷,减轻电网波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绿电板块,承担清洁能源电力转换的新能源电力电网运营及改造;新能源相关基础设施的建造需求下新材料,均或是政策发力点与市场主线。

业内人士也提醒,2020年将迎来新能源行业产能和业绩密集释放期,不过业绩一旦释放不及预期可能会有较大波动。

消费重启后市场将趋于“均衡”

相对于过去一年A股呈现的分化行情,多数机构认为,2022年原材料涨价和供应链压力将缓解,工业板块上游向中下游“让利”,同时随着疫情对消费扰动减弱,消费板块有望迎来“困境反转”,市场风格将呈现出成长、价值的均衡局面。

中信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秦培景认为,2022年“以我为主”的国内宏观政策重心依然在稳增长,同时国内经济和A股盈利增速波动的周期性都将弱化。在政策稳增长和流动性充裕的环境下,相对受高基数影响的周期板块和高预期约束的成长板块而言,优质蓝筹的配置性价比更高。

与此同时,大多机构的判断是,2022年大小盘的风格也将趋于均衡。具体而言,中小市值板块机会仍将延续,大市值蓝筹板块将蓄势待起。

“2022年大中小市值公司风格会趋于均衡,一方面中小盘股机会仍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2021年大盘股相关个股风险有所释放,泡沫有所挤压,其估值有所下降,明年有抬升空间。”中国银河证券策略分析师蔡芳媛认为,在市场整体震荡或连续下行阶段,股价与盈利的相关性明显增强,具有业绩确定性、增长势态良好的优质个股更容易受到投资者青睐。

渤海证券策略分析师宋亦威认为,考虑到压制消费板块业绩增长的负面因素已在2021年持续调整过程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反应,中长期来看,板块仍具有较强的业绩确定性,现阶段消费板块的配置价值正在逐渐凸显。重点关注家用电器、医药生物以及食品饮料行业中估值相对合理标的的投资机会。

此外,业内认为,在蓝筹回归的预期下,具备攻守兼备属性的低估值金融板块,以及在2022年流动性“外紧内松”的判断下,外资增持A股趋势仍存,社会服务业、航空机场等因疫情受损的领域,在2022年也有望迎来阶段性反弹。

科技板块存在演绎新主线机会

资本市场超额收益往往来自“增量”,受访机构认为,从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到北交所的设立,未来资本市场将助力科技与资本加速融合,承担起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重任,2022年科技板块存在演绎新主线机会。

事实上,资金对于科技主线的青睐,从年末机构调研热情中可见一斑。据Wind数据,11月30日至12月30日期间,共有692家公司获得机构调研。其中,电子行业共有209家公司接受调研;得益于新能源的高景气,机械设备共129家公司被调研。

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樊继拓表示,电子和新能源行业的资本开支在2020-2021年出现快速的上升,虽然目前还未传导至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增速大幅回升,但2022年大概率会面临产能释放。可更加关注半导体、新能源产业链的中下游,以及传媒、计算机等受产能扩张影响小的板块。此外,军工板块是2022年为数不多的供需格局不会变差的高端制造业,可以作为未来一年的配置方向。

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2022年资本市场增量资金源于中国经济的长期转型,长期转型的核心逻辑是去地产化。增量资金涌入资本市场将会围绕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来布局。2022年更显著的特征在于市值或进一步下沉,去寻找“专精特新”的投资机遇,仍然围绕科技、军工等重点板块布局。

回溯科技行业估值情况,虽然2021年相关细分领域有表现,但整体科技行业估值并不贵,大约处于2019年二季度同期估值可比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高盛、摩根士丹利、贝莱德等海外资管巨头相继发布2022年策略观点,给予A股“增持”结论,预期未来几年中国在全球及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还将上升。

贝莱德表示,随着外部面临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以及内部不断鼓励自力更生的举措,正在推动中国在半导体以及未来产业的研发,例如5G和物联网。当前我们看到一个综合性的科技生态正在形成,从长远来看,它蕴含着潜在的投资机会。(记者 闫鹏 杜康 吴燕婷)

来源:新华网

编辑:唐洁琼 实习生 周姝汕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证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