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澳优收购荷兰海普诺凯 中企布局海外能学到什么?

来源:红网 作者:喻向阳 编辑:甘红 2019-07-10 18:29:49
时刻新闻
—分享—

325ca378-c154-4a6b-af3a-8458e38c5a65.jpg

Bartle van der Meer对中国企业澳优的合作感到非常满意。

a15bf236-b7d7-452e-b803-368f491aebdc.jpg

澳优荷兰新工厂外景。

红网时刻记者 喻向阳 荷兰报道

2010年冬天,一个普通的周五。

荷兰菲仕兰省海伦芬市突然来了两位神秘的远东客商,西装革履,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他俩要拜访荷兰海普诺凯实控人Bartle van der Meer。

这两人是澳优乳业董事长颜卫彬以及他香港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双方简单寒暄之后,便互递名片。

来者目标简单明确,态度诚恳且坚决:澳优想收购海普诺凯。此前,他们还聘请了国际顶尖投行对标的公司做了尽职调查。

有必要介绍下2010年前后中国乳业的窘况:2008年,三鹿集团三聚氰胺事件爆发,震惊国内外,许多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重创了中国制造商品信誉。2011年,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调查发现,仍有7成中国民众不敢买国产奶。

虽然澳优奶粉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中是首家检测公布不含三聚氰胺的奶粉品牌,但颜卫彬深知,在当时环境下,重塑国产奶粉品牌谈何容易,而且湖南缺少奶源,只有坚定不移走国际化道路才能“以全球资源服务全球市场”,才有乳业做大做强的机会。

为此,澳优也在此时全球扫描,寻求优质并购标的。他们看中了万里之外的荷兰海普诺凯。

外国企业遇上中国资本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德国侵占中国胶州湾,沙俄将军舰开进旅顺口,法国军舰闯入广州湾,大清王朝风雨飘摇。同年,荷兰海普诺凯公司诞生。

荷兰是全球公认的黄金奶源地,百年乳企海普诺凯是全球最早的婴幼儿奶粉制造企业之一,也是荷兰唯一的有机奶粉生产商和最大的羊奶生产商。

当一个百岁乳企面对一个仅7岁的东方年轻乳企谈合作时,Bartle van der Meer疑窦丛生,但是如果远东资本能注入海普诺凯,又能撬动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任何一个企业家都会无法抗拒。

“他对中国的企业参股海普诺凯很赞同,因为觉得对他有好处。但得知要控股时,就大吃一惊。”颜卫彬回忆。后来谈判还算顺利,从正式接洽到股权交割等一切手续,花费了一年时间,通过嫁接百年乳企,年轻的澳优具备了更为丰厚的乳业研发和生产供应资源。

近年来,中国的上市公司也非常热衷于通过并购的方式推动公司发展,澳优收购海普诺凯仅是其中一例。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主乔治•斯蒂格勒曾说: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兼并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

去年底,在达晨创投2018年经济论坛上,达晨财智业务合伙人、创新业务部负责人丁传明博士说:“从2010年年中国并购市场持续增长,不管是交易金额还是并购单数都是快速增长,尤其是一些海外并购保持比较高的活跃度。”

比如:2012年,三一重工收购有58年历史的混凝土输送泵制造商普茨迈斯特;2017年,爱尔眼科收购欧洲巴伐利亚眼科,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眼科服务集团,以及全球唯一一家拥有中国、欧洲两家上市公司的眼科医疗连锁,中国现代医疗服务首次输出欧洲市场。

同样在2017年,另一只湘股楚天科技并购世界医药装备行业著名企业德国Romaco集团,一跃成为世界医药装备龙头企业之一。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梳理上述这些收购发现,外国的政要们及企业总担心中国买家可能会拿走他们引以为豪的技术,并将就业机会移至海外,导致本国工人失业。

比如,普茨迈斯特员工当时在工厂大门外抗议,担心会丢掉饭碗,但后来证明德国的雇佣情况一直保持稳定。

“我和Romaco集团接触的前一半时间中,对方高管都在担心,被一家中国企业并购,是否会拉低他们的品牌地位。”楚天科技董事长唐岳曾对红网时刻新闻记者说,“接触初期,我们要求去他们的工厂考察,对方不同意,只肯在法兰克福的办公室沟通。”

欧洲人对中国的企业成见很深,他们总认为中国企业的车间脏兮兮,工人无精打采。2016年,Romaco访问中国,见到楚天科技总部400多亩的园区时,才大吃一惊。

教科书式案例

丁传明认为,从近年来来看,国内上市公司并购存在五方面的问题:一是上市公司的并购战略盲目,不清楚想并什么、公司往哪方面发展;第二,并购套利逻辑错误,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套利的方式去做市值管理;第三,很多上市公司对标的本身的基本面、成长能力没有判断,过度依赖于业绩对赌;第四,很多公司自身没有并购能力但去做并购,导致消化不良。第五,并购整合能力基本缺失,与标的公司作对赌,仅只派了一些财务人员进驻,没有真正的并购整合管理。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8年,有1792个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案例,其中68%股价是下跌的,2015-2017年间,并购标的对赌业绩不达标的占了1/3 。

再看乳业行业。

近日,乳业专家王丁棉对时刻新闻记者说,截至目前,中国乳企在国外的并购大约20多家,总体来看1/3盈利,1/3持平、1/3亏损。至于亏损的原因有并购标的所在国政治因素,也有自身实力等多方面的因素。

从澳优收购海普诺凯案例分析,9年间,澳优不断扩大在荷兰的投资布局,对海普诺凯原有3个工厂进行改造和设备升级,还投资新建了2个工厂,荷兰员工数从2011年的155人,已增加到目前的逾600人,不仅使得荷兰海普诺凯条件与业绩得到提升,澳优乳业也获得了外方团队的信服,更获得了荷兰政府及当地民众的好感与认同。

“我当时对Bartle van der Meer承诺,并购后公司团队会更国际化、职业化,未来经营的计划非常夯实、明确可行,我们还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共赢的方案,并购后的整合1+1>2,与其参股,不如控股。”2017年在一次采访中,颜卫彬对记者说。

“中国的企业在视野上要看得更广,不要盯在中国市场,而要着眼于全球市场。”颜卫彬如此介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经验,“一定要立足于国际化的人才管理体系、本土化的操作,更多使用本地化操作,也就是全球营运、本地操作来做事情。”

他举例,俄罗斯市场交由俄罗斯团队操作、中东市场交由中东团队操作,因为本地人能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也会得到本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同时,中国的企业要在国外当地做成有责任感的社会公司,遵守当地风俗、习惯,要做有知名度、美誉度的企业,而不只是唯利是图。

“中国企业出海一定要了解当地文化,听从当地企业的建议,这样才能更了解市场,中国企业习惯于从上往下命令,但在国外不会那么有效,澳优在荷兰的成功与顺畅的交流有很大关系。”Bartle van der Meer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中国企业出海并购提出了上述建议。

“澳优荷兰新工厂的落成,是中荷经贸合作丰硕成果的生动例证。”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张国胜如此评述,澳优在荷兰的投资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拥护与支持,2018年还获荷兰首相马克·吕特颁发的“投资荷兰杰出贡献中国企业奖”。

来源:红网

作者:喻向阳

编辑:甘红

本文为证券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stock.rednet.cn/content/2019/07/10/570770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证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