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外资加速流入 驱动A股从“散户市”转向“机构市”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吴黎华 编辑:甘红 2019-06-27 18:23:13
时刻新闻
—分享—

随着近年来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等互联互通机制的不断推出,A股市场先后被纳入MSCI、富时罗素等国际重要指数,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全球资本也正在不断加大对于A股市场的配置,外资逐渐成为A股市场的一支重要参与力量,其投资风格也正在影响着A股市场。从投资者结构和市场风格来看,机构投资者在A股市场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市场交易也逐渐趋向成熟。

资本市场持续加大双向开放

6月2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日本交易所集团分别举行中日ETF互通开通仪式,4只中日ETF互通产品在上交所成功上市,而这只是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加大双向开放的一个最新例证。

6月21日,A股纳入富时罗素全球指数启动仪式在深交所举行,富时罗素宣布将A股纳入其全球股票指数体系。根据计划,A股“入富”分为三步走。今年6月21日是第一步,A股将实现首次纳入其指数体系,纳入比例为20%,2019年9月纳入40%,2020年3月纳入40%,涵盖大、中、小股票。从纳入比重来看,到明年3月纳入的第一阶段结束,中国A股在富时罗素新兴市场指数占比5.5%,占富时罗素全球市场指数比重为0.57%。

6月17日,中国证监会和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发布了沪伦通《联合公告》,原则批准上交所和伦交所开展互联互通存托凭证业务(以下简称沪伦通);双方监管机构签署了《上海与伦敦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将就沪伦通跨境证券监管执法开展合作,沪伦通正式启动。《联合公告》明确,起步阶段,对沪伦通跨境资金实行总额度管理;其中,东向业务总额度为2500亿元人民币,西向业务总额度为3000亿元人民币。

5月14日,MSCI(明晟公司)则宣布,将中国大盘A股的纳入因子从5%提高至10%。与此同时,将26只中国A股纳入MSCI中国指数,包含总股数升至264只。新纳入的26只个股中,18只为创业板股票。纳入之后,中国A股在MSCI中国指数和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所占比重分别达到5.25%和1.76%。此外,按照此前公布的时间表,今年8月和11月,MSCI还将进行两次权重提升,最终将所有中国大盘A股纳入因子提升至20%,同时将中国中盘A股(包括符合条件的创业板股票)以20%的纳入因子纳入MSCI指数。

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通过互联互通机制下的沪股通和深股通,外资正在快速流入A股市场。今年以来截至6月25日,沪股通总计净流入资金531.56亿元,深股通净流入438.87亿元,合计达到了970.42亿元。而自开通以来计算,沪股通和深股通的净流入资金分别达到了4298.33亿元和3089.43亿元。

在QFII和RQFII方面,截至目前,共有319家、255家境外机构分别获得QFII、RQFII资格,QFII、RQFII投资额度分别达到1057.96亿美元、6773.22亿元人民币。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证监会正在着手修订QFII、RQFII制度规则,主要从统一QFII、RQFII准入标准、扩大投资范围、提升投资运作便利性、加强持续监管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公开透明、操作便利、风险可控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

年内A股市场增量资金将达约5000亿元

互联互通机制的实施和相继被纳入重要国际指数,给A股市场带来最直接的影响之一就是大量“活水”——增量资金的涌入。

国金证券指出,2019年MSCI带来的增量资金约4550亿元人民币,是2018年的3.84倍,主动资金或更早布局抢筹。据测算,按照A股纳入比例提升方案,以人民币计,5月A股大盘股纳入比例提升至10%,同时纳入创业板大盘股,增量资金约1281亿元;8月大盘股纳入比例提升至15%,增量资金约1199亿元;11月大盘股纳入比例提升至20%,同时纳入中盘股,增量资金约2070亿元。三步完成带来的增量资金合计为4550亿元,其中被动资金约占20%,为910亿元,主动资金约3640亿元。中信建投的测算也较为接近:预计MSCI扩大纳入在6月与8月将带来增量资金均为172.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56.1亿元),在11月将带来增量资金308.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67.1亿元),合计带来增量资金654.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79.3亿元)。

摩根大通则预计,在A股100%纳入MSCI后,预计将触发总计760亿美元被动资金的流入。届时中国A股预计在MSCI中国指数、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亚太(除日本之外)指数中将分别占比38.6%、16.2%和15.9%;中国总体将占MSCI新兴市场指数近42%的权重。

富时罗素是继MSCI之后,第二家将中国A股纳入其指数体系的全球主要股票指数公司。富时罗素是英国伦敦交易所下的全资公司,富时全球股票指数体系是富时罗素指数公司的旗舰指数体系。截至2017年底,全球约有16.2万亿美元资金以富时指数为配置基准,富时罗素全球及新兴市场指数约涵盖1.5万亿美元资金量。国金证券研究指出,6月A股“入富”第一步纳入带来的被动增量资金约20亿美元。据富时罗素官方数据,A股完成第一阶段的三步纳入后,在FTSE Emerging Index权重将达到5.5%,带来的被动增量资金规模为100亿美元。

中信证券预计,2019年全年A股市场增量资金净流入量约为8952亿元,其中从二季度开始到年末,预计外资将是增量资金的绝对大头,有望达到5241亿元,外资的流入节奏和配置风格对年内的市场会产生决定性作用。东兴证券则预计,台湾和韩国的经验表明,纳入MSCI后,在10年内大概会带来15%左右的外资持股比例增量,如果10年后A股总市值在80万亿且未来10年外资占比增加7.5%的话,将会带来大约6万亿人民币的外资增量。

机构投资者或将成市场主导

全球资本的不断涌入,正在使得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告别“散户市”、机构投资者主导A股市场的时代正在到来。

国金证券研究显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含公募基金和基金专户)合计持有A股总市值1.95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比重为3.19%,占流通市值比例为4.3%。外资持股总市值为1.68万亿元,相较于2018年末增长了0.53万亿元,持股占比达2.76%;流通市值口径下,2019年一季度外资机构流通股持股市值达1.62万亿元,持股占比达3.6%,其中QFII&RQFII持股0.59万亿元,陆股通持股1.03万亿元。保险资金一季度持有A股总市值2.11万亿元,占总市值比为3.46%,持有A股流通市值1.58万亿元,占流通市值比为3.5%。

也就是说,从持有流通市值占比来看,当前外资已经超过保险资金,成为A股市场上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其定价权正在快速上升。而从整个市场专业机构投资者流通股持股市值占比来看,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包括公募基金、外资、保险资金等主要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也均在稳步上升。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A股市场过去一直是一个典型的“散户市”。“散户市”的主要特点是短炒、短线投机,他们更偏好于追涨杀跌、追逐短线收益率。机构市则在机构之间展开博弈,机构具有资金优势、专家优势、信息优势,机构具有较强的估值定价话语权,而且它们大多崇尚价值投资和长线投资,因此,强大的机构投资者群体是市场运行的稳定器或压舱石。

而从其他市场的经验来看,随着外资持股比例的逐渐上升,也将形成对散户交易的“替代”效应。财富证券的研究显示,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韩国、中国台湾股市的散户交易占比仍然在80%以上,在2000年代完成证券市场全面开放之后形成下降趋势。两地的个人投资者成交占比下降到50%左右后便保持了相对稳定。伴随着个人投资者成交占比的下降,两地的个人投资者的交易风格同样发生了改变,换手率从2000年代初的200%以上下降到100%以下。表明个人投资者在市场的教育下逐渐认同了机构的投资理念,有了更多的长期持股,更少的中短期交易。同时,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证券市场的交易额结构有一个共同特征,即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的下降都伴随着外资交易占比的上升。□记者 吴黎华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吴黎华

编辑:甘红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证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