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IPO审核:适应监管别“惊诧”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 编辑:甘红 2017-11-10 08:56:25
时刻新闻
—分享—

  2017年A股市场真是平稳得有些无趣,连新股发审“六过一”也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11月7日,6家拟上市公司接受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审核,除了春秋电子外,其余5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均被否决。发审委这一“大开杀戒”的情况顿时引发了市场和业内的热议。

  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说,似乎有一种“大快人心”的感觉。一直以来,投资者总对加大新股供应有所抵制,认为这些企业圈钱无度,冲击了市场,对于一些上市公司IPO业绩变脸甚至是造假上市极为痛恨。发审会加大审核力度,企业过会成功率降低,意味着不少有瑕疵的企业被拦在了A股市场之外,当然要点个赞。在二级市场上,这似乎是对次新股的一个利好,连带着也炒了一把。

  而对于投行界来说,则多少显得有些无所适从,首发项目过会的比率大大降低,类似净利润指标等一些过去的“经验”也不再可靠起来,对此颇有微词。不少投行则忙着从今年10月份以来上会的诸多案例中探求新一届发审委的审核逻辑,得出的结论则是行业选择要慎重,项目规范性、真实性是前提,不能抱着净利润高、过会率就高的线性思维,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性、重大问题的合法解决。

  这个问题到底怎么看?从11月7日发审会的情况来看,2017年以来新股发行常态化和审核趋严的态势并没有发生变化。审核逻辑可能发生的变化,正是发审委从过去“选美”转向注重对上会企业材料真实性、合规性考察所理所应当发生的。审核趋严,为的是防止企业“带病上市”,在A股市场高速扩容的同时加大对企业质量的把关。但同时,这并不意味着资本市场包容性的下降,这并不和创业板市场等发行制度的改革相悖。

  从更高的层面来看,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同时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对于证监会而言,下一阶段的政治任务是“牢牢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方向,牢牢坚持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根本使命,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努力建设现代化的,既富有全球竞争力,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服务实体经济、保护投资者权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下一阶段资本市场包括新股发行在内的工作的指导思想。在一级市场上,保证上市企业的合规性、真实性是控制风险的源头。同时,提高发审力度,也有助于控制高速扩容对市场带来的冲击。在行业的选择上,也要体现国家经济发展阶段从数量到质量转变的战略。短时间内,包括投行在内的中介机构可能对发审逻辑的转变有一些不适应,需要一段时间去磨合。但从长远来看,对于规模体量庞大的中国证券市场,严把上市关口无疑是保证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证券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