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全国人大代表罗祖亮:“医养护一体化”让老人有尊严走完人生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芳 编辑:甘红 2017-03-13 09:34:02
时刻新闻
—分享—

全国人大代表、大湖产业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罗祖亮向全国两会建议,建立集舒缓医疗、心理疏导和生活照料为一体的“医院一一养老院一一护理院”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有尊严地度过人生最后旅程。

  红网北京3月12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李慧芳)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龄化,一个孩子需供养父母、两对祖父母的现象逐渐增多,家庭养老方式开始受到挑战。3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大湖产业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罗祖亮向全国两会提出建议,建立集舒缓医疗、心理疏导和生活照料为一体的“医院——养老院——护理院”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有尊严地度过人生最后旅程。

  未来中国每三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

  202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2.4亿;2050年,老龄人口将达4.8亿,占总人口的35%左右,进入重度老龄化国家。罗祖亮不无担忧地指出:“也就是说,未来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人口老龄化过亿的国家。”

  另有数据统计,2000年至2010年10年间,中国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升到45.8%。2013年全国空巢老人超过1亿。罗祖亮表示:“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走向老龄,对于‘421’甚至‘8421’家庭(一个孩子需供养父母、两对祖父母)来说,那些试图说服子女在物质和精神上承担起赡养老人责任的做法,显然很不现实。”

  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现状,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儿孙满堂、子孙绕膝的传统生活习俗在中国越来越鲜见,家庭养老功能越发有限,许多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已经做不到在老人病危终末期全程守护。

  医院和养老院依然缺乏应对人口老年化能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罗祖亮说,我们每个人都会迈向老年,每个人都将面临人生历程的“最后一刻”。“怎样使每年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有尊严地度过人生最后旅程,给生命最后阶段的人更多关注和关怀,是党和政府不得不考虑的重大社会问题。”

  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35号)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

  2016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加强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全面小康一个人都不能少。

  可尴尬的现实是,目前医院依然没有足够的病床和人员护理,而养老院又缺乏必需的医疗条件。

  将“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考核指标

  罗祖亮因此建议,建立集舒缓医疗、心理疏导和生活照料为一体的“医院一—养老院一一护理院”养老服务体系。

  他提出,把建立“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推进老年人安宁疗护,作为医疗领域供给侧改革医改的重要内容,作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考核指标。

  同时,加快建立相应的医疗保障政策,将安宁疗护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畴。推动建立相关的商业保险。推动对失能、未失能群体的护理保险。

  构建多层次“医养护一体化”养老疗护体系

  罗祖亮还建议,构建多层次“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服务和安宁疗护体系。

  政府资助方面,将以城市社区养老卫生服务中心为主要工作场所,开展日间照料、居家养老和医疗服务,卫生部门为老年人提供疾病对症治疗、并发症处置、心理抚慰等技术支撑保障。也可以探索有社区养老、卫生服务中心派员到家庭开展签约服务和安宁疗护工作模式。

  罗祖亮认为,大型医院也应当主动作为,所属专家对不同疾病老年人是否进入终末期适用于安宁疗护范畴作出判定,在安宁疗护工作的起步阶段,医院应拿出适当的床位资源,建立示范的安宁疗护病区。

  大型医院还可以通过合作方式,在小型医院或专门的安宁疗护医院建立基地并发挥传帮带作用。他认为,卫生部门应大力推动康复医院、护理院、老年病医院和疗养院等延续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

  罗祖亮建议引导和大力推动社会力量、慈善事业举办安宁疗护专门机构。动员社会组织发挥作用,发起成立安宁疗护专业协会,制定与完善行业标准,医疗模式等并开展专业技术培训。

  以法律法规手段为医养护一体化提供法制保障

  “最终得以顺利实施,还需相应的法律去保障。”罗祖亮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安宁疗护医生执业、机构设置、医疗保障、医疗救助等提供法制保障。

  他认为,这将从根本上促进“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建立,促进安宁疗护健康发展。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证券频道首页